人民網(wǎng)健康·生活

戀愛中的“框架思維”

為什么你總是“招渣體質(zhì)”

2020年03月30日08:50 來源:中國婦女報

在咨詢過程中,常常聽到有女孩自稱自己是“招渣體質(zhì)”。調(diào)侃自己遇到的都是“渣男”。

其實,從本質(zhì)上就是在這段關系里,他不尊重你。

曾經(jīng)有個女孩告訴我說:她遇到的每一段關系,都是以對方嫌棄她、背叛她而告終。好像一直都有一個聲音在提醒她:你做得不夠好,要是你能做更多忍讓和犧牲,我們的關系就不至于走到這一步了。

聽到這里,我就忍不住問她:“你是怎么挑選戀愛對象的?”

怎么避免“渣關系”?怎么避免“被渣”?這個問題倒回源頭,就是“在一段長期關系里,你是怎么分辨這個人到底適不適合我?”這個問題的判斷維度是非常多元的,于是我們把這個最重要的階段拿出來單獨討論。

如果用框架思維去戀愛,可以大概率避免感性判斷,而是理性分析這段關系是否適合自己,以及怎么維系才能更長久?

也許你會說,這樣不就少了激情,像考試評判標準一樣談戀愛?但是在很多時候,我們找對象是跟著感覺走。

當遇到那個人,和對方聊天,彼此眼神交匯,甚至并肩走在一起的心動,大概率你會被情感牽著走,情緒會有偏差,認知會有遮蔽,你很難去判斷這個人到底和自己是不是合拍,情到深處甚至會找很多理由去論證跟他在一起很開心,所以很適合在一起的“皮格馬利翁效應”。

所以我們需要脫下這副熱戀中的有色眼鏡,用框架思維的放大鏡審視自己和這段關系。

戀愛框架思維的四個層次

第一層:感知層

我們?nèi)ビ^察一個人,常常是由外及內(nèi)的,他的身材、相貌、穿搭的品位,甚至他的朋友圈秀的是哪里的旅游照等等,這一切視覺和觸覺能感受到的東西,都處于“感知層”。再往深一層,我們會問對方的職業(yè)、愛好,或者做過什么事來判斷他,這就是第二層。

第二層:角色框架層

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角色里,甚至被角色所馴化,而且我們也是用各種角色來定義自己的。比如你是職場文員,你的上司是一個健身愛好者,媽媽是公務員,你的相親對象是一個剛剛退役的軍人等等。

我們在跟對方相處時,都能明顯感覺到對方的角色痕跡。你們在約會交往相處時,談論什么內(nèi)容,該用什么態(tài)度,如何做事,都是被“情侶”角色所控制。

如果你只是在角色扮演里去了解一個人,你只能看到他想展示的那面給你看。但除了作為你的伴侶,他還有很多種角色,比如公司的職員、上司、父母的兒子以及興趣愛好組織的發(fā)起人。

其實基于單維的角色對接,是沒辦法達到彼此深入了解,走進更深層關系的。

以上這兩層都是非常淺層的關系,要了解一個人和走入深層次關系——就要從第三層開始。

第三層:資源結(jié)構層

比如一個人的精神資源、財富資源、人脈資源,每一個人資源層都不一樣,甚至有質(zhì)量級的差別,而往往資源是一個很難去估量的維度。

我們可能曾經(jīng)都是相同的角色,但是我們會因為背后這層資源結(jié)構的不同,往往走向不同方向,成為不同的人。

比如小時候,大家坐在教室里,彼此是同學關系,在辦公室里,大家都是同事關系。但是每一個人的出生背景、精神資源都不一樣,資源結(jié)構往往是像潮水一樣,推動每一個人去往不同的地方,它是成為某個角色背后的力量。

其實到了這一層,很多人已經(jīng)不會去觀察判斷了。如果只是按照當下的外表和角色去判斷,很難去思考到底是什么推動Ta走到這一步的,別忘了,Ta現(xiàn)在所處的一切,都是過往的累積。

第四層:存在感和能力圈

存在感就是一個人對自己根本認知的“指南針”,用一句話概括就是:你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,和他對未來的規(guī)劃;仡櫼欢侮P系,很多女性都只是希望自己擁有一段甜甜的戀愛,至于對方要成為怎么樣的人,好像和我沒多大關系。

想要一段甜甜的戀愛,其實潛臺詞是:我希望對方能對我付出、包容、疼愛。這只是用索取的姿態(tài)去戀愛,而不是主動去了解對方,什么狀態(tài)下他會煩躁不安,什么狀態(tài)下他會興奮有激情。

人和人之間對存在感的滿足要求千差萬別。有的人覺得在一段關系里,對方能對我足夠的包容和安全感,我在這段關系就滿足了。但有些人覺得除了在兩性關系,我還要在職場、行業(yè)、以及社會中獲取影響力,受到別人的尊重,看到自己在社會中的存在感。

為了滿足自己的“存在感”,就得不斷拓展自己的“能力圈”,這就是在奮斗拼搏中訓練自己的“肌肉”。而一旦存在感被滿足,能力圈也會相應地停滯。

我們在把一個人,從外到內(nèi)的捋一遍,當看到一個人的樣子、相貌、著裝、舉止,還有包裹著他各式各樣的角色,“感知層”和“角色框架層”其實都是被動產(chǎn)生的結(jié)果。而“資源結(jié)構”到“存在感和能力圈”,越往內(nèi)部走,主動性越強。

如果我們明確自己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存在,就要不斷改變自己的能力圈,改變自己的資源層,甚至改變自己外在的樣子。

找回你判斷親密關系的“指南針”

回到最初的問題,很多時候就是因為我們判斷一個人的標準是有偏差的,或者是淺層的,才總是屢屢被傷害。

如果你只是想談談戀愛,并不想擁有跟對方的未來深層勾連和培養(yǎng)長期關系,那么最表層的“感知層”就夠了。但是如果你想要結(jié)婚,判斷一個人的“存在感”才是更加重要的東西。

其實去了解一個人最深層的存在感是很困難的,換個說法就是“三觀合不合”。沒有一個人是完全適配另一個人的“完美產(chǎn)品”,更重要的是,你需要看到的是一個人能夠持續(xù)讓自己變化的內(nèi)在動力。

未來永遠是不確定的,明確彼此能否一起擁抱面對不確定的未來,在變化的路上,彼此變得更加適配,這才是真正磨合的過程。(鐘紫婷)

(責編:許心怡、崔元苑)


相關新聞


嘉兴市| 区。| 柳林县| 峡江县| 莫力| 城市| 正蓝旗| 炉霍县| 甘南县| 溆浦县| 元朗区| 高淳县| 修水县| 轮台县| 稻城县| 内乡县| 淮滨县| 兴城市| 南郑县| 新化县| 宜川县| 沁源县| 乐平市| 肃宁县| 靖宇县| 莎车县| 麻江县| 揭东县| 宁国市| 江阴市| 工布江达县| 阳信县| 姜堰市| 三都| 仪征市| 喜德县| 栾城县| 竹溪县| 安庆市| 常宁市|